活动回顾|都市农夫故事汇So1第一期:一切从心开始
2020年4月25日,以“一切从心开始“为主题的都市农夫故事汇第一季第一期活动由华南农业大学秾.可食地景课题组发起,在腾讯会议以及bilibily直播间举行,本次活动邀请了两位种植达人,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孙光闻副教授和自然教育讲师刘冬梅老师,她们向参与活动的园艺爱好者们分享种植的故事以及种植带来的感悟。
错过直播的朋友可以观看回放视频,倾听都市农夫分享的种植故事~
01丨都市农夫故事汇的缘起
主持人:华南农业大学 风景园林专业 李自若老师
都市农夫故事汇是由华南地区不同公益机构、高校、个人共同发起的主题活动。活动的组织,秉着自由、开放、多元、互助的原则开展。每期活动会由不同的发起方与分享者共同组织开展,活动形式自由、开放,以线上或线下的方式与大家分享或本土、或异域的都市农夫故事、经验及心得。
而本期由华南农业大学秾可食地景组主办的都市农夫故事汇第一季第一期的主题是:一切从心开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当我们我们在进行都市种植之后,到最终都会回归到自己,回归到内心,之所以会去进行都市种植是因为心的向往,一切从心开始为题体现了进行都市种植的本原和初衷。
02|我的园艺生活
分享嘉宾:孙光闻老师
现任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设施园艺生理生态;新型纳米材料在无土栽培蔬菜上的应用;主讲的课程包括《园艺植物设施栽培学》、《无土栽培学》、《保健水果蔬菜与人体健康》等。孙老师擅长园艺植物无土栽培的相关技术,都市农业、家庭阳台园艺蔬菜栽培技术;长期参与幼儿园、小学等园艺自然教育科普课程及蔬菜栽培技术指导。
孙光闻老师的天台种植
分享会上,孙光闻老师首先谈到了她从事的蔬菜专业以及在业余时间管理菜园的经验,热爱种植的孙老师向我们展示了她在自己的家的天台上打造的小菜园,并分享了天台菜园的营造实践经历(点击播放下方小视频,即可参观孙光闻老师的天台菜园哟)。
孙光闻老师的天台种植
园艺种植既是孙老师的专业,同时也是她的爱好。除了打理自己的园子,孙老师平时会与她的学生在天台进行种植活动。她也会带着本科生为幼儿园做一些小的种植设施,共建校园,让学生们拥有更多的实习机会。最近疫情期间,孙老师也在思考如何让同学们在家中仍然可以学习专业课程、实践种植。“云种植”,是孙老师想出来的一个有趣的方式:自己与同学们都在家同步种植番茄、黄瓜,一起观察及养护植物,每周课程讨论种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孙老师和学生
教学之余,孙老师会利用自己的闲暇时间在社区、幼儿园、小学、少年宫等场所传授自己的园艺知识。例如,孙老师提到自己曾在少年宫做了一年的种植课程的导师,也曾给白云区谢家庄小学、羊城花园小学的学生指导种植。在这个过程中,孙老师发现种植与孩子的成长有着非常大的帮助。在接下来的一些工作之余,她还与幼儿园教师团队以及培养幼儿教师的师范院校合作,培养具有基础种植知识与技能的幼儿园教师,让种植能够更大范围拓展。与此同时,孙老师也会与企业合作一些种植项目,开展公共种植教育的活动。
孙老师与不同教育机构合作的教学活动
孙老师与不同企业合作的种植及种植科普活动
最后谈到了人际关系的拉近,孙老师围绕着她的园艺生活会举行一些聚会。她认为园艺种植,可以消除抑郁,锻炼自己的身体,使身心愉悦,在种植食用安全健康食物的同时,还可以结识志同道合的朋友,除此之外,与家中婆婆、丈夫一起种植,有助于形成更亲近和睦的家庭关系;与学生一起种植也带来了更多的师生对话,形成了更好的师生关系。
03|是心动啊!
自己的食物自己种——我与食农的不解之缘
刘冬梅老师
曾任职于广东省岭南教育慈善基金会,同时是一名自然教育讲师。刘老师虽然大学学的是新闻学,但是对种植始终情有独钟,平时在家就喜欢倒腾花花草草,带娃疯玩。这一兴趣在岭南基金会得以施展,2017年在基金会的指导下,刘老师开始探索食农教育项目,带着老师和大学生及幼儿园的孩子们在学校开荒种地,研究从“土地到餐桌”的健康生活。岭南可食校园项目目前在全国16所小学推广并实践。
2019年7月作为岭南基金会食农教育项目负责人协同长兴社工站、华农专业师生团队策划打造广州首个生态社区花园——天河区长兴社区生态园,同时研发了一套《食农教育》课程。刘老师也在生活中践行,并学习了自然教育课程,成了一名自然教育讲师。今后希望联结更多的力量,在自己生活的社区也能影响大家一起关注食农和种植、园艺等。
分享会上,刘冬梅老师首先谈到小时候乡下的田园、农耕记忆一直影响着后来在城市中生活的自己。因为对种植情有独钟加之2017年开始关注食品安全,自己在岭南教育慈善基金会的指导下,便开始参与食农教育项目。
刘老师向我们展示她对家里3个阳台进行的花园营造,花园主要有多肉植物,年桔,吊兰,不死鸟等常见的家庭种植的植物,这些植物不仅为温馨的家增添一份绿色生机,且为孩子提供了学习观察自然的机会(点击播放下方小视频,即可参观刘冬梅老师家的阳台花园哟)。
刘老师的花园一角
刘冬梅老师介绍到,自己在岭南教育慈善基金会工作中,承担可食校园项目工作。一开始在学校中与大学生们一起开展种植活动,后来学校的幼儿园院长也关注到这个行动,于是大家进一步合作。老师们、家长们一起重新在幼儿园打造了菜园。平时上课,孩子们会在老师的带领下管理小园地。无论是浇水,施肥还是自然观察等,孩子们都积极参与,对大自然、对农业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和热爱。
在岭南儿童之家
的孩子们的第一堂食农课
打造首个幼儿园
可食校园示范点
与此同时,通过举行食育厨房的活动,每个月以班级为单位,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自己动手摘菜、洗菜、切菜、炒菜,体验烹饪全过程。孩子们慢慢了解到食物到餐桌的过程,更节约粮食、善待食物。除此之外,食农教育还走进特殊教育群体,关注自闭症孩子,食农教育课程也给这些孩子们带来了不一样的体验,在接触土地、植物的过程中,开始与他人建立连接。
食农教育走进小学
今年是冬梅老师接触并研究食农教育的第三个年头,食农教育项目在广州打造了3个示范点学校。同时,基金会资助的食农课程也已推广至全国15所学校。越来越多的人对食农教育有了更深的认识。冬梅老师认为,一直以来从来没有想过食物与生命之间的关系,因此,“人莫不饮食,鲜能知味”。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改变社会认知,建立社会共识,更需要食物教育,只有解决社会大环境对于食物的认识问题,在学校开展的食物教育的作用才不会打折扣。食农教育可以将教育更融入生活,是一种让孩子快乐成长、家校联动的好方式。
2019年7月,作为岭南基金会食农教育项目负责人协同长兴社工站、华农专业师生团队策划打造广州首个生态社区花园——天河区长兴社区生态园
2019年冬梅老师参与策划了天河区长兴社区生态园的建设。冬梅老师受刘悦来老师在上海打造社区花园的启发,与伙伴们思考能否在广州利用闲置场地打造社区花园?长兴社区的项目,从策划到向企业筹措经费,从请老师设计花园到营建,都有居民参与。其中花了两个周末的时间,居民们一起铺设园路,菜市场和环卫工人处收集厨余和叶子堆肥,周边高校学生一起锯木板砌木箱,最后完成了包括花卉区域,自然教育区域,种植箱区域在内的共建共享生态花园。冬梅老师回想起孩子们在社区花园吹泡泡的场景,不禁对居民、社区与自然的融合之美表示出感慨:“这才是一个社区应有的样子。”螺旋花园
堆肥种植箱
谈到食农与生活的关系,冬梅老师认为在家中边带娃边种植,不仅丰富了因疫情在家的生活,而且能让小孩子学习关于植物的知识。最后老师谈到了她对食农教育的理解:自己的食物自己种,重新建立人与食物,人与土地的关系,了解自己吃的食物,培养选择食材的能力,并且对农业生产者有更丰富、立体的认识。简而言之,食农教育就是与“吃”有关的教育。食物是连接人最好的载体,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希望更多的人关注并行动起来。
提问环节
在最后的提问环节,嘉宾们
提出了这次分享会相关的问题
都市农夫故事汇(41)
李自若老师
问:想了解如何开展云种植教学活动?是否大家也可以参加呢?
孙光闻老师
答:通过拍摄视频以及线上指导学生学会如何使用育苗盘播种、如何覆土播种,如何对种植的植物进行水肥管理等等,教学活动未来也可以编辑视频分享给大家。
刘冬梅老师
问:阳台种植有什么选种推荐?
孙光闻老师
答:推荐种植油豆角、番茄、向日葵、薄荷、薰衣草、樱桃萝卜、生菜、白菜、甘蓝、欧芹、葱等
谭肖红老师
问:考虑到种植可能引起蚊虫问题等卫生问题,孙老师在社区种植有没有遇到过社区居民的反对?
孙老师
答:没有遇到过,因为花园开放,供邻居参观;也不会影响消防;如果遇到邻居的反对可以一起商量解决方式,也可以领着其他人一起种;其他居民和小朋友也都比较感兴趣,实在不行就考虑换地方种。
自若老师
问:想了解建造社区花园居民的参与形式和居民对社区花园的接受程度
冬梅老师
答:原计划通过街道办自上而下发起,但是因为沟通问题并没有实现,最后通过长兴社工站的协调组织有意愿的居民从前期到建造落成,自下而上地全程参与社区花园的建造。在此过程中企业提供资金,邻居老爷爷提供苗木,社区居民参与铺路搬砖,全程共计有一百多个老师,同学和居民参与了花园的建设。现在每个月居民和企业会自发维护,银行、酒店、企业等会定期到此举行种植和团建活动,建成了一个人与自然融合的生态圈。
自若老师
问:如何规划天台?
孙老师
答:学生帮忙进行设计;利用前任屋主留下来的土壤;自己买木板然后请工人师傅装钉成木箱,这样可以节约成本;种植方面可以先考虑种当季的蔬菜,会更快地体验收成的乐趣。
自若老师
问:孙老师将要出版的书名叫什么?
孙老师
答:暂定的名字是《阳台轻松种菜》,等出版的时候再分享给大家。
谢谢大家~
活动预告
都市农夫故事汇Sol第二期
发起方: 千禾社区基金会
分享者:东涌名苑小区菜园居民
活动鸣谢
千禾社区基金会、春田计划、城乡汇、华南师范大学教职工花艺协会、华南农业大学禾农·可食地景课题组、修一农场、新新木朗农场、沃土可持续农业发展中心、广州市黄埔区青少年宫生命科学课题组、如春呦呦自然等
文案:秾·可食地景
图片:秾·可食地景
编辑:黄富锦、小霞、莹杰
欢迎关注 秾·可食地景
秾·可食地景研究组开始于2016年。课题成员由华南农业大学风景园林、园林、园艺、生态学专业的师生团队组成。研究团队方向涵盖植物造景、施工管理、种植设施与技术、生态评估与生态修复、乡土景观设计、社区营造等。目前课题组着重于社区推广(网络建构、媒体传播)、设计研究(养护管理、种植设施设计等)和基础研究工作(应用理论、素材筛选、条件观测)等三方面的工作,旨在以秾促农,探讨可食景观、社区种植生活、永续农业设计等相关学科的理论基础、设计方法和技术;从而实现以秾促友,立足高校教育与社区服务的有机联合,推动地区种植社群的发展。